时间: 2025-03-29 18:39:46 | 作者: 安博电竞app官网
近日有市民向北京日报客户端反映,建成开放不足一年的海淀区一亩园公园环境优美,但无障碍设施还“差那么一点点”,不尽如人意。3月20日,记者随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李迪华、一级注册建筑师张屹及海淀区园林部门相关负责人等一道前往一亩园公园进行实地探访。
一亩园公园位于海淀区西苑交通枢纽东侧,是一个于2024年6月13日开放的无围墙公园。3月20日,记者来到公园,只见脚下草坪返青,身边山桃烂漫,翠柳多姿。公园步道旁,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处座椅,游人歇脚十分便捷。“这公园建得很漂亮。”路边两位老人正坐在座椅上聊天,一见有行人经过,赶紧将双脚往回收。“这儿的座椅很多,走累了能随时坐下休息,就是担心伸出的腿绊到别人。”“可不,这儿路窄,咱也怕被路过的人给踢着。”两位老人议论说。
“座椅装设跟道路有冲突。”李迪华现场演示,人一落座,双脚自然下落,一条并不宽的步道被占了约30厘米,“人一坐下去,加上与行人的避让空间,这条步道上近1米的空间就变成了无效空间。若能将座椅后撤约1米,不但可以为行人让出通道,更会方便婴儿车、轮椅车在座椅旁的摆放,这样设计更能体现对使用者的细心呵护了。”
张屹驱动电动轮椅来到一处无障碍卫生间进行体验。卫生间大门左侧建有一条坡道,坡道护栏上还加装了一高一低两根横栏做扶手,“按照规范要求,高位扶手高度应为90厘米,低位应为70厘米,目前这两个扶手均高出10厘米,两个扶手抓上去都很吃力。”张屹一边演示一边说。
卫生间入口处建有一道门槛,尽管门槛内外两侧都是斜坡,要想顺利通过也得花些力气。张屹和李迪华测量后说:“依规定,门槛两侧的坡度不应大于1∶10,但现在测量看有1∶1,即坡度已呈45度角了,太陡了,导致轮椅通过比较费劲。”
卫生间内洗手台上有两个洗手盆,左侧洗手盆外装着黄色抓杆。张屹乘轮椅来到洗手盆前,他尽量让身体前倾去打开水龙头,但因洗手盆下装有一排柜子,挡住了轮椅突出的位置,令他很难靠近水流洗手,他说:“洗手盆下面应留足容膝空间。”洗完手想转动轮椅离开时,张屹的轮椅被洗手盆两侧的立杆阻挡,“左侧这个立杆不该保留,它影响了轮椅的转弯及退出。”
接着,他进入一间有坐便器的隔间,对紧急呼叫按钮进行全方位检查后说:“根据相关规范,紧急呼叫按钮的高度应距地面40厘米至50厘米,万一有人摔倒,躺在地面上伸手也可按到按钮,但现在这个装得有点高。”
此外,张屹在卫生间里还发现不少问题:第三卫生间门内外均未设抓杆;宝宝护理台的塑料板难以承受成年人俯身护理宝宝的重压,应改设多功能台;坐便器、洗手池及打理台旁缺少挂衣钩“坐便器右侧墙上安装的L形抓杆高度不规范,残障人士或老人起身吃力,L形抓杆的竖杆和横杆按规定均应有70厘米长,这个抓杆的长度不符合规范。”
张屹介绍,《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公厕内女厕位与男厕位的比例不应小于2∶1,“以防女士如厕排长队。”但记者统计发现,该处卫生间男女蹲位数量相同。
无障碍卫生间南侧建有一条步道,随步道而上可至一亩台观景台。该条坡道中建有两处台阶,每处台阶有3级。对此设计,老人多感到不便。
“这3级台阶的高度还不一致,我拄着拐杖下台阶,前两级高度还行,但下第三级台阶时,感觉像是突然踏空了。”一位老人拄着拐杖向记者演示。记者用手机自带的AR尺测量获知,上面两级台阶有15厘米高,最下方的台阶则高20厘米。老人还建议,公园内扇面湖东、南、北三面,目前岸边坡陡,应建造亲水平台。
还有市民建议,公园南口应将台阶改成无障碍坡道。记者随李迪华来到公园南口,只见该出入口放置了一排石墩阻止车辆进入,轮椅进入公园,需爬上一级台阶。经过一番寻找,记者才在公园南口西南角找到一条坡道。“公园出入口应张贴提醒标识,指引轮椅从坡道进出。”李迪华说。
一位老人和记者说,进出公园的另一处坡道位于公园东南口,与位于西南口的坡道相距300米左右,“坐轮椅的人想找条坡道进出公园很不方便。”老人说。记者在公园东南口找到了这处坡道。但或许为阻止摩托车、电瓶车等进入,公园东侧出入错安装了两道铁栏杆。“不能为禁入摩托车,便将轮椅及婴儿车也阻挡在外。”李迪华建议拆除两道铁栏杆,并在旁边张贴摩托车、电瓶车禁入标识,并辅以人员管理。
自南口沿步道东行约百米,是一处人行横道,但斑马线两头均未设坡道。李迪华认为,这条路是很多人前往公园的必经之路,应按照相关规范在斑马线两头设置坡道,“这样公园内外的无障碍通道就能连通,轮椅或婴儿车均可顺利进入公园。”
针对此次探访中发现的无障碍设施问题,海淀区园林部门一位负责这个的人说,对需要增设的提醒标识等建议,管理方将尽快完成张贴;对于座椅需要退后、步道台阶高度不一等问题,考虑到全面整改投入太大,“对于无障碍设施问题我们将能改尽改。”该负责人还表示:“今天探访中提到的问题都挺好,我们也进行了记录,这对今后再新建公园是宝贵的经验。”
作为一位一级注册建筑师,张屹一直在努力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他说,北京近些年新建了不少公园,各处细节都体现出设计和建设的独具匠心。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公园里的无障碍设施总是有点“走样”,将就着用会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如果整改又“大动干戈”,需要投入高昂的费用。他认为,这些新建公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之所以总“差一点点”,其最终的原因在于执法不到位,“我国2023年就颁行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于公园设计者和建设者来说,无障碍设计建设规范是基本要求,但从设计、施工到监理、验收等所有的环节,相关各方并未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重要且严肃的事情来对待。”
张屹分析认为,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9月1日实施。无障碍法规定,无障碍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未按照本法规定进行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民政、交通运输等相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依照有关规定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不过从我们调研的实际情况看,从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无障碍设施建设还处于一个管理的灰色地带。原本有标准规范,可设计、建设、监理、验收等环节若发生一定程度的误差,结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差一点的无障碍设施令残障人士的体验大打折扣。不达标的无障碍设施有的能凑合用,有的就根本没法用,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
张屹认为,无论公园管理还是城市建设都是一个不断改进、动态调整的过程。但无障碍设施不能总是依赖事后“打补丁”,让公园建设与管理陷入“建了拆、拆了建”的怪圈。他建议,无障碍设施建设要依法而行,建起“全生命周期”负责制,实行专项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只有将法律和法规落实到位,把功夫做在事前,建设一次到位,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与之相类似的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方式